上海终身教育工作者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体验 | 第七期分享者:董雯倩

2025-08-07

在全球化与终身学习理念深度融合的今天,上海的终身教育工作者们正以开放的姿态走向国际舞台。他们带着绿色教育的临港探索、代际共学的苏州河实践、无废乡村的生态行动,携着农耕文化的传承创新、传统艺术的代际延续、国际议题的本土回应,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平台上分享经验、碰撞思想,让上海的终身教育实践成为全球视野中的鲜活样本。

我们将持续推出上海终身教育工作者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体验,呈现他们在气候变化教育、代际学习等领域的探索与感悟。

董雯倩

青浦区重固成教集团总校长,青浦区重固成人中等文化技术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青浦区华新成人中等文化技术学校校长,上海市老年教育教学研究指导中心兼职教研员,青浦区青联委员,青浦区教育学会理事

 

一、可持续发展相关会议及活动

2月20日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学习型城市网络(UNESCO GNLC)可持续发展教育工作组的主题会议。

4月26-27日参与上海气候周气候变化教育论坛暨2025年代际学习国际研讨会、上海气候周气候变化教育分论坛、上海气候周可持续艺术畅想工作坊。

6月8日参加2025国际学生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会暨全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会及环境与资源化平行论坛。

6月7日参加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

 

7月6-7日参加UNFCCC观察员机构CYCAN第六期气候桌游合伙人培训。

 

二、参与体会

1.国际化提升影响力

2024年气候变化教育论坛相比,2025年气候变化教育论坛除了邀请国内一线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外,还邀请了来自世界各地的11位国际知名学者通过专题汇报与研讨分享最新成果。终身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呈现新格局,形成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多层次、更加主动的开放格局,有效推动国际间的终身教育交流学习,为终身教育工作者学习提供了便利,有助于全球终身教育工作者总结交流开展气候变化教育的经验、探讨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从交流中吸取经验,相互借鉴,促进气候变化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融合发展。此外,本年度气候变化教育论坛聚焦代际学习,为老龄化社会的气候行动注入活力,用真实案例,让全世界都能听到、听清、听懂中国教育的声音,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我国终身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正在不断提升。

2.国际化推动高质量

越来越多一线教师、专家学者投身于气候变化教育,学术资源日益丰富,《气候变化教育的中国行动:聚焦学校与企业合作(汉英双语·第二辑)》、《气候变化教育指导纲要(代际学习版)》等相继发布,输出我国气候变化教育的成功经验,与国际社会共享我国气候变化教育取得的丰硕成果。建立了“以气候变化教育促进三教统筹”研究联合体,为培养优秀终身教育工作者搭建了国际平台,传播气候变化教育案例经验,终身教育工作者正以更饱满的热情,更积极的态度推动终身教育高质量发展。

3.国际化促进可持续

2019年起,上海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学习型城市网络的成员,一直担任可持续发展教育(ESD)全球集群的领导城市,第六届学习型城市国际会议通过《朱拜勒承诺》,倡导城市通过教育赋能应对气候危机,同步启动“为气候行动而终身学习”全球倡议。气候变化已经是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大挑战之一,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共同推进气候变化教育。

三、终身教育国际化建议

1.强师赋能

一是积极引进国外高水平师资人才,将已有先进经验本土化。二是研制终身教育工作者国际化培训体系,提升队伍专业能力。三是选送优秀师资到国外先进国家进修学习,提升终身教育工作者国际化能力水平。

2.数字转型

发挥在线教育的“后发优势”,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元宇宙等现代信息技术搭建虚拟跨国交流与合作平台,开展远程协作实验、在线会议等活动,引进各类优质数字资源,以数字化赋能终身教育国际化。

3.合作共赢

一是要凝聚海内外政、校、企、组织、个人等各级、各类主体的力量,创新终身教育合作机制、教育模式等,让学习者热爱学习,主动参与学习。在国际交流活动中也可以让学习者进行分享交流,共同推动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全球终身教育体系。二是要大力促进我国终身教育“出海”,通过建立独立海外分校、合作办学、联合培养等形式,推进中国终身教育开展多类形式、多种内容的海外办学,加快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步伐。

 

来源: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