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21世纪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之一。据联合国统计,到2050年,全球60岁以上人口将超过20亿,中国更将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一趋势不仅带来养老、医疗等社会挑战,也催生了一个潜力巨大的新兴产业—银发经济。
随着银发族群体受教育程度提高、消费观念升级、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老年教育正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型。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线上学习平台用户激增、银发博主成为流量新宠……这些现象背后,是老年人对自我实现、社会参与和终身成长的强烈渴望。
在此背景下,第11届WWEC世界教育者大会首次设立“首届银发经济论坛”,聚焦“银发教育与产业融合”这一时代命题,探讨如何通过政策引导、模式创新、技术赋能与生态共建,推动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释放银发经济的巨大潜能。

在“首届银发经济论坛”上,上海市心理学会老年心理学专委会成员、上海开放大学的蒋贇围绕“银发正青春:解锁老年创新创业的时代潜能与实践路径”展开分享,聚焦深度老龄化时代下老年人力资源的激活与运用。

蒋贇老师在论坛上主题演讲时说:根据数据显示,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已突破2.8亿,占总人口比例达19.8%,预计2035年左右将突破4亿,占比超30%。同时,人均预期寿命提高,60岁开始可能拥有15-25年甚至更长“第二黄金期”。然而,大量高素质银发人才面临平台不足、路径不清、风险顾虑、观念滞后等问题,其潜能难以释放,这不仅是个人价值的损失,更是国家的战略损失。
在国际上,部分发达国家已有成熟实践。日本将50岁以上创业定义为“技能型创业”,政府有专项补贴,社会形成社区化支持网络;德国“技术知识型”老年创业者占比高,有全链条赋能体系;韩国推动“代际融合创业校园”,组建银青混合创业团队;芬兰将银发创业纳入社会福祉框架,提供个性化服务。
对此,蒋贇提出“银发×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方案。该模式致力于融通教育链、产业链与社会价值链,对企业而言,可发掘复合团队、获取创新方案、升级品牌责任;对高校,能开辟终身教育新赛道;对联合会与行业平台,可打造协同枢纽。其核心机制包括强制银青组队、聚焦银发痛点赛道、注重协同与社会价值评审及全周期赋能落地。未来还计划构建银青智库、常设对接平台等可持续生态。
另悉,本届大赛将与剑桥Uplifeting团队深度合作,借助其设计服务智能体和多主体协同架构,实现“银发智慧”“青年活力”与“人工智能”的三位一体融合,探索数字经济赋能银发经济的新范式。

蒋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银发是时光淬炼的金色青春,期待各方共同参与,推动老年创新创业事业发展,践行积极老龄化使命。
来源:老年心理学专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