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全球化与终身学习理念深度融合的今天,上海的终身教育工作者们正以开放的姿态走向国际舞台。他们带着绿色教育的临港探索、代际共学的苏州河实践、无废乡村的生态行动,携着农耕文化的传承创新、传统艺术的代际延续、国际议题的本土回应,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平台上分享经验、碰撞思想,让上海的终身教育实践成为全球视野中的鲜活样本。
即日起,我们将持续推出上海终身教育工作者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体验,呈现他们在气候变化教育、代际学习等领域的探索与感悟。
李秋菊
浦东新区南汇新城镇社区(老年)学校校长、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兼职研究员
以绿色为底色,以国际为视野,推进气候变化教育与代际学习的临港经验与思考
在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背景下,终身教育特别是老年教育,作为全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日益凸显其在提升教育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社会协同治理、推动绿色发展等方面的独特价值。
在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全国气候变化教育研究联盟的指导下,南汇新城老年大学积极推进终身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特别是在气候变化教育、代际学习等创新项目中取得了初步成效,并积极参与国际交流,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时代价值的“临港案例”。现结合一线实践经验,分享感悟和建议如下。
一、“临港案例”:推进气候变化教育与代际学习的创新实践
1.课程引领,推进绿色教育新发展
南汇新城老年大学立足临港绿色发展需求,以体系化建设为核心,联合上海交通大学低碳学院、上海电机学院、华东师大等高校资源,联动中小学、社区、企业及场馆平台,围绕“课程网络”“代际共学”“本土实践”“科技赋能”“国际交流”五个维度,打造临港属地化绿色教育基地。项目以“智慧老年:绿色科创与气候变化教育”系列活动、“碳新知 趣研学”全龄学习活动为实践载体,通过社区老年与青少年结对开展低碳实践、企业参访及生态研学,形成代际共学特色模式,实现“一老一小一绿”(老年教育、青少年实践、双碳素养)的深度融合,助力社区可持续发展教育和气候变化应对。
2. 代际共学,增强社区治理新活力
南汇新城镇社区学校积极推进“代际共学”模式,参与超千余组家庭,以“代际共学筑生态 智慧传承共未来”为活动主题,开展“祖孙共学绿色低碳科普”“代际共创智慧体验”“气候智慧教育行动——绿能先锋”“非遗手工艺传承课堂”等多元项目,促进不同年龄群体之间的交流与共学,推进终身学习新格局。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也为青少年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源和情感支持,有效增强了社区凝聚力,生动诠释了教育强国建设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3. 社区融合,构建终身学习服务体系
南汇新城老年大学积极与社区、高校、场馆、企业等公共资源对接,打造“十五分钟学习圈”,推动绿色教育与社区教育深度融合。鼓励老年人带动家庭成员参与社区可持续发展、低碳出行等环保实践,推动绿色理念在家庭中落地生根,同时推进前沿科技与绿色发展趋势的科普推广,提升居民科学素养和社会参与度。
二、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展视野,提升中国老年教育国际影响力
2025年2月20日,在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气候变化教育课程建设联合体”协同推动下,南汇新城老年大学参与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学习型城市网络(UNESCO GNLC)可持续发展教育工作组“全球目标,本土灵魂:可持续发展教育与文化的联系”主题会议,分享“临港案例”,受到国际同行关注。
同时,2025年4月,南汇新城联合举办“上海气候周气候变化教育论坛暨2025年代际学习国际研讨会临港分论坛”,吸引来自日本、泰国、韩国、南非等国家的嘉宾以及国内外教育界学者和中小学教师代表,共同参与实地观摩与研讨,推进“临港案例”走向国际舞台,推进社区可持续发展教育特色品牌建设。
三、发展建议:推进老年教育绿色化、国际化、数字化融合发展,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终身教育创新样本
1.强化绿色导向,构建终身教育新生态
建议进一步重视绿色发展和绿色教育,以终身学习理念为引领,推动老年教育与社区教育的深度融合,推动构建更加完善的终身学习服务体系。通过整合资源、共享平台、创新方式,探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灵活化的老年教育模式,形成老年教育可持续发展与创新发展的新格局。同时,加强经验总结与理论提炼,讲好具有中国特色的老年教育故事,为全球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2.推动本土课程国际化,打造“上海品牌”
建议推动课程共享、师资互派、项目联动等合作机制,借助数字技术赋能终身教育国际化平台。通过定期发布国际合作信息、组织国际会议和交流等,为基层教育机构提供更多教育资源和交流机会,不断呈现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在深化教育改革中老年教育发展大有可为,助力中国终身教育在全球教育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
未来,我们应继续坚持“开放、包容、共享、共赢”的理念,推动终身教育向更高水平的国际化、绿色化、数字化方向迈进,为建设教育强国、构建学习型社会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来源: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