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2日全天,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召开“全球学习型城市网络中上海社区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深化与拓展”专家咨询会。来自上海市徐汇区、静安区、普陀区、虹口区、闵行区、宝山区、嘉定区、浦东新区、金山区、松江区、奉贤区、崇明区等12个区的25名社区学院院长和代表出席会议。会议由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李家成主持,ESD项目首席研究员朱敏,行政部主任邹文,科研助理朱卫炜、王超男,博士后Joshua Ampofo、马陆一首全程参与本次会议。


会上,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ESD项目首席研究员朱敏以“上海可持续发展教育进展回顾与未来推进思考”为题,围绕上海社区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所嵌入的国际与国内背景、运行框架、推进思路、阶段成果、未来规划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回顾与介绍。自2019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学习型城市网络(GNLC)以来,上海作为GNLC可持续发展教育专题组的协调城市,通过国际工作协调小组,实质性地参与了全球可持续发展教育、学习型城市建设、气候变化教育、绿色社区等方面的规划和推进,并受邀参与相关主题的调研和成果传播,协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UIL)在全球层面推动终身教育发展。截至目前,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在各社区学院的支持下,由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统筹,通过ESD项目团队与各社区教育机构多方合作,已形成一系列的实践和理论成果,并在全球学习型城市网络内进行了高质效的传播与对话。目前该项目推进正处于第三阶段(2024-2026年)。
执行副院长李家成进一步介绍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绿色伙伴计划及研究院开展的气候变化教育项目的最新进展,系统展示了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衍生的气候变化教育项目已取得的丰硕成果,并希望各位与会专家集思广益,深入研讨,为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基于上海本土经验的深化拓展以及国际范围的宣传推广提出实践路径与发展方向。

围绕本次研讨会的核心议题——在上海教育强市、“十五五”发展背景下,如何做好社区可持续发展教育(含气候变化教育)的深化和拓展,各区社区学院负责人、社区教育工作者们畅所欲言,为上海社区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和气候变化教育项目的深化与拓展建言献策。
在上午的研讨会上,普陀区社区学院徐文清院长提到,在当前社区学校回归街镇主体的转型背景下,应重点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与街镇社区学校的深度融合,同时强化政府、社区学校和民间教育机构在推动社区可持续发展教育方面的协同作用。张凤芳副校长表示,推行大社区教育观需充分依托街镇力量,同时要在社区与老年教育课程中深度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双管齐下,协同推进。
宝山区社区学院周志坚院长在回顾宝山区成人学校、社区学院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指出当前可持续发展教育在区级社区学院和街镇社区学校实施存在不平衡的难题,建议提升街镇社区学校参与力度,并在绿色低碳理念推广中探索更有效的方式方法。浦毅华副院长表示,社区学校正通过教育赋能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其在办学理念创新、课程体系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及跨界合作等方面均取得显著进展;未来宝山将继续积极参与此项事业,并贡献独特力量。
徐汇区社区学院陈宏观院长强调,未来上海社区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应促进国际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与中国本土话语体系衔接,更好发出中国声音;建议将“人的可持续发展”纳入评价指标,将可持续发展和全人类共同发展结合,并拓展项目实践载体,丰富可持续发展实践的中国化解读。社教部韩雯主任提出,需建立社区教育现有课程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气候变化项目间的有效衔接机制。未来应推动课程精品化升级,开发气候变化通识课程,并同步将兼职教师注册与共享平台建设纳入行动计划。
闵行区社区学院焦金平副院长表示,可持续发展与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紧密相关,建议在机制建设上依托社区学校助力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在治理改革上明确社区学院与治理学院结合及社区教育“提质扩容”的路径与方向。社区教育部庞晓芳主任建议,新一轮行动计划应聚焦上海本土实际,深入探索AI等技术赋能社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新路径。

在下午的研讨会上,浦东新区社区学院蒋倩院长首先表示,城市现代化的本质就是人的现代化,因此,城市品质与市民素养的提升应该相辅相成。基于此,蒋院长进一步指出,部分社区学校对可持续发展理解仍较浅,建议在第三轮推进过程中扩大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覆盖面,加强宣传以促进案例与项目对接,通过有效宣传,促进实践案例与项目的对接,破解信息不对称的困境;并尝试开展跨学院、跨学科联合交叉。张文安主任建议,应着力提升教师的可持续发展素养,并组建专业团队,以推动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有效实施。
金山区社区学院毕玉龙院长提到,“可持续发展教育”和社区教育诸多实践在本质是相通的。基于此,毕院长提出三点建议:加强“可持续发展教育”等专业术语和理念在基层的宣传与指导;借助课程载体推动可持续发展教育转化为更多可供共享和推广的课程;加强项目培育与优秀经验的系统推广。社教部主任方园表示,金山区各社区学校在依托在地资源开发生态课程方面奠定了良好基础。未来,专家团队可以为自然教育及生态环境类课程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及绿色社区创建标准的设计工作提供更多指导。
奉贤区社区学院老年教育服务中心徐龙主任建议研究院尽快推进实施第三轮案例征集,并通过专家指导和支持,加强社区学院在师资队伍和课程建设上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促进社区学院需求和研究院供给的有效结合。赵艺君也提出相关建议,期待未来专家团队提供三方面支持:协助深化可持续发展项目要点的挖掘;促进项目的优化与迭代升级;推动建立跨部门的合作机制。
松江区社区学院陆逸院长表示松江将积极支持ESD项目在松江的可持续发展,松江区社区学院将积极发挥三重角色:“传播者”——促进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在社区、在基层的传播;“实践者”——通过机构调整、绿色人才培养等举措,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贯彻提供“点”与“面”的双重支撑;“保障者”——发挥社区学院的桥梁作用,为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的实施与深化提供坚实保障。松江区西部社区教育中心校长孙秀华提出,应坚持问题导向,立足各街镇实际情况,着力扩大服务覆盖范围,并充分借助研究院的平台优势,整合其资源力量,实质性地推进社区可持续发展教育。
虹口区社区学院张阳院长分享了该院与气象局联动、成立气象站,开发环境教育读本,与中小学合作开展老年健康教育等实践经验。他期待借助第三轮ESD项目的纵深开展,希望能够得到更多专家的指导和帮忙,弥补当前社区学院在学术研究、国际交流等方面存在的不足。社教部主任刘怡珺基于虹口区的实践基础提出,社区学院应推动数字技术与课程开发、师资建设的深度融合,以科技赋能可持续发展教育提质扩容。
崇明区社区学院马娟院长提到,崇明岛作为生态岛,一直在尝试可持续发展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的相关探索。她建议关注课程建设联合体的建设,推动课程资源开放共享;同时加强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为可持续发展教育提供支撑。副院长董娟表示,崇明区拥有良好的生态建设禀赋优势,但其案例总结在深度、广度与效度上亟待提升。对此,她建议,未来项目开展可以在共建共享课程库、加强优秀教师培训与人才库建设、推动实践案例的有效转化等方面着力。
静安区社区学院蒋中华院长表示,社区学院将持续做好“实践者”的角色,在深化已有项目实践、强化与横向单位的联系、融合国际视野与本土实践方面持续发力,同时建议研究院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横向联系与联动,在纵向推进中重点加强社区教师培训,深化其对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解与认同。社区教育部杨玉明主任提出了“以教育视野破解社会治理难题”的理念,并特别强调应着力打造老年学习品牌,推动课程讲授与体验环节深度融合。
嘉定区社区学院社教部王艳丽部长指出,当前社区学院在绿色教育、学习型乡村建设、非遗传承等方面已有丰富实践,建议未来在社区层面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实现“三融合”,即项目与自身已有工作有机融合,与上级部门的工作指导实现纵向融合,以及与妇联等跨部门达成横向融合。马莉指出,社区学院当前开展的非遗传承等课程,已融合了可持续发展与绿色教育理念。未来,应进一步以课程建设为抓手,系统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

最后,作为本次专家咨询会的特邀嘉宾,上海教育报刊总社成才与就业编辑部、新媒体部第一教育白羽期待通过《成才与就业·终身教育》这一平台,为各社区学院将实践与思考转化为可见的学术成果、为促进经验的多样化传播提供全力支持。

本次专家咨询会上,与会专家一致对于研究院牵头开展第三轮社区可持续发展教育表示热切期待与高度关注,并且围绕可持续发展教育融入社区与老年教育、街镇层面实施路径、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师资能力提升、跨部门协同以及国际化与本土化衔接等关键议题,展开了深入而富有建设性的讨论。
未来,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将持续聚焦“全球学习型城市网络”中上海社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深化与拓展,依托多方协作机制,加强前瞻研究和实践总结,为推动项目的创新推进和高质量实践贡献智慧。
来源: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