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终身教育工作者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体验 | 第八期分享者:戴娟娟

2025-08-15

编者按:在全球化与终身学习理念深度融合的今天,上海的终身教育工作者们正以开放的姿态走向国际舞台。他们带着绿色教育的临港探索、代际共学的苏州河实践、无废乡村的生态行动,携着农耕文化的传承创新、传统艺术的代际延续、国际议题的本土回应,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平台上分享经验、碰撞思想,让上海的终身教育实践成为全球视野中的鲜活样本。

即日起,我们将持续推出上海终身教育工作者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体验,呈现他们在气候变化教育、代际学习等领域的探索与感悟。

戴娟娟

闵行区吴泾镇社区学校党支部书记、常务副校长,上海市老年教育课程研究与评估中心兼职研究员,上海市闵行区成人教育协会副会长

 

作为一名扎根基层学校的终身教育工作者,能参与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2025年上半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我倍感荣幸。这一次次宝贵的经历,让我在知识、能力和视野等方面都得到了提升,也让我对终身教育的国际发展趋势有了更立体的认知,对自身使命有了更清晰的定位。

从收获来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极快地丰富了我的知识积累。在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合作中,深入了解了全球终身教育,尤其是可持续发展教育、气候变化教育等领域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不同国家在绿色社区建设方面的先进理念和实践案例,让我对绿色社区的内涵和建设路径在短时间内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二是极大地拓宽了我的学术视野。在各类国际会议和论坛中,聆听来自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者、教育工作者的交流分享,如上海气候周气候变化教育论坛暨 2025 年代际学习国际研讨会,汇聚了11国知名学者和众多国内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成果,他们的研究视角、创新思路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跳出了以往的思维定式,对代际气候变化教育等领域有了新的思考。

三是极强地提升了我的学术能力。看到研究院的学者们在国际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出版国际著作,了解到他们严谨的研究过程和创新的研究方法,激励着我不断提升自己的研究素养。在参与相关学术交流活动中,学习到了国际学术规范和交流技巧,对于今后开展学术研究和国际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每一次国际交流的学习过程中,都有着如下感悟:

首先,深刻体会到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当今世界,终身教育领域的许多问题是全球性的,如气候变化对教育的影响、老龄化社会下的终身学习等,单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力量难以有效解决。通过与国际组织、国外机构的合作,能够汇聚全球智慧和资源,形成合力,共同应对挑战。在ESD 集群工作中,11国代表达成共识、协同推进项目,让我真切感受到国际合作带来的强大力量。 

其次,感受到上海终身教育的独特魅力和国际价值。上海在老年教育与气候变化教育融合、绿色教育领域的探索等方面形成了诸多创新实践,这些实践经验在国际舞台上得到认可和好评,成为其他国家学习的范例。这让我认识到,我们既要积极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也要勇于展示和分享中国特色、上海特点的终身教育成果,为全球终身教育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再者,认识到人才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的核心作用。李家成院长、朱敏副教授等研究院成员在国际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出色的沟通能力,推动了各项合作的顺利开展。这让我明白,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努力成为具备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的复合型人才。 

最后,体会到终身学习的真正内涵。在与国际伙伴的交流中,无论是老年气候变化教育课程的探索,还是教师作为终身学习者的研讨,都让我深刻认识到终身学习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贯穿于人生各个阶段、涉及各个领域的实践。它能够帮助人们适应时代发展,而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更有责任和义务推动终身学习的发展,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展望未来,希望上海终身教育国际化进程之路有“三强”。

一是强化国际合作网络拓展。在深耕现有合作并持续赋能本土实践的同时,争取承担更多核心项目,深度参与项目规划与实施,提升上海在国际教育政策制定和项目推进中的话语权,积极争取成为关键项目的主导者,引领全球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方向与实践。

二是强化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建设。定期举办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会议、研讨会和论坛,吸引全球知名学者、教育政策制定者和实践者参与。以会议为契机,展示上海终身教育研究成果,促进学术思想碰撞与交流。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学术组织的活动,争取在国际学术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提升上海在国际学术领域的影响力。

三是强化教育资源国际化共享。在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推广上海特色教育资源。将上海在终身教育领域的创新实践和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制作成数字化教育资源,如在线课程、教学案例集、研究报告等,通过国际教育平台、社交媒体等渠道向全球推广。

最后,祝愿上海终身教育的国际化之路走得更稳、更远。

 

来源: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